手機號換綁成功
更新時間:2019-04-30 12:40:32
圍觀:1614
收藏
分享
一、原交通運輸部直屬高校(10所)
(一)部委保留直屬1所
大連海運學院(現(xiàn)大連海事大學)
源于1909年設立的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yè)學堂船政科,后發(fā)展為上海航務學院。1953年與發(fā)端于1927年東北商船學校的東北航海學院合并組建大連海運學院,同年發(fā)端于1920年集美學校水產科的福建航海??茖W校并入。1994年更名為大連海事大學。
雙一流建設學科: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交通運輸工程獲評B+;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獲評B;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獲評B-;工商管理獲評C+。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航海技術、輪機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法學。
(二)組建(并入)教育部直屬高校3所:
1、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組建為長安大學)
源于1951年在蘭州成立的西北交通學校,1952年東遷西安,2000年與原西安工程學院(原隸屬于國土資源部)、原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原隸屬于建設部)組建長安大學,現(xiàn)為長安大學校本部(南校區(qū)北院)。
雙一流建設學科: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獲評B+;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獲評B;機械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獲評B-。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地質工程、交通運輸、機械電子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交通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環(huán)境科學。
2、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組建為武漢理工大學)
前身為1946年國立武昌海事職業(yè)學校與廣東省立潮汕高級商船職業(yè)學校(部分)合并組建的國立武昌海事學校。1949年更名為中南交通學院,1957年更名為武漢水運工程學院,1993年更名為武漢交通科技大學。2000年分屬教育部、交通部、中國汽車工業(yè)總公司的原武漢工業(yè)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yè)大學三校合并,組建武漢理工大學,是目前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yè)培養(yǎng)人才規(guī)模最大的學校。
雙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材料科學與工程獲評A+;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設計學獲評B+;應用經濟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獲評B。
3、南京交通高等??茖W校(并入東南大學)
2000年原東南大學與(鐵道部)原南京鐵道醫(yī)學院、(交通部)原南京交通高等??茖W校、(國土資源部)原南京地質學校合并,成立新東南大學。其中,原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及原南京地質學校的部分學科、專業(yè)并入交通學院,組建成立新的交通學院。
(三)劃歸省市直屬6所
1、上海海運學院(現(xiàn)上海海事大學)
1959年交通部在滬組建上海海運學院,2004年更名為上海海事大學。學校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具有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和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交通運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獲評B;外國語言文學獲評B-;法學、電氣工程獲評C+;信息與通信技術、工商管理獲評C。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物流管理、航海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輪機工程、航運管理。
2、長沙交通學院(組建為長沙理工大學)
1956年交通部長沙航務工程學校創(chuàng)立,1971年更名為湖南省交通學校。1978年建立長沙交通學院。2003年與原國家電力公司所屬的長沙電力學院合并組建長沙理工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土木工程獲評B+;交通運輸工程、工商管理獲評B;電氣工程、水利工程獲評B-;應用經濟學獲評C+。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土木工程、交通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會計學、能源與動力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交通運輸。
3、南通醫(yī)學院(組建為南通大學)
2004年原南通醫(yī)學院、南通工學院、南通師范學院三校合并組建新的南通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基礎醫(yī)學獲評B-;信息與通信工程獲評C+;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臨床醫(yī)學、獲評C。
國家特色專業(yè)建設點:臨床醫(yī)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英語、漢語言文學、預防醫(yī)學
4、重慶交通學院(現(xiàn)重慶交通大學)
1951年為修建康藏公路、建設大西南,西南軍政委員會創(chuàng)辦西南交通??茖W校。1960年組建為重慶交通學院,成都工學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等相繼并入。2006年更名重慶交通大學。2000年學校由交通部劃轉重慶市管理。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獲評B;管理科學與工程獲評B-。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
5、濟南交通高等??茖W校(組建為山東交通學院)
學校的前身是1956年創(chuàng)辦的交通部濟南汽車機械學校,1988升格為濟南交通高等??茖W校。2002年與中國重汽集團職工大學合并組建山東交通學院,2005年山東水運學校并入。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交通運輸、土木工程。
6、廣州航海高等??茖W校(現(xiàn)廣州航海學院)
學院的前身是交通部廣州海運管理局創(chuàng)辦于1964年的廣州海運學校,1992年與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廣州航海分部合并組建直屬交通部的廣州航海高等??茖W校。2013年學校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為廣州航海學院,隸屬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構建了以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重點學科為支撐的航海類專業(yè)、港口與航運類專業(yè)、船舶與海洋工程類專業(yè)、水運工程類專業(yè)集群。
二、原鐵道部直屬高校(10所)
(一)劃歸教育部直屬2所
1、西南交通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1896年的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我國土木工程、礦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發(fā)祥地。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學校部分系科師資調入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兄弟院校,1964年根據中央建設“大三線”精神內遷四川峨眉,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總校遷往成都,現(xiàn)有九里、犀浦、峨眉三個校區(qū)。2000年由鐵道部劃歸教育部直屬。
雙一流建設學科:交通運輸工程。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交通運輸工程獲評A+;土木工程獲評A-;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獲評B+;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獲評B。
2、北方交通大學(現(xiàn)北京交通大學)
前身是清政府創(chuàng)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1917年改組為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1921年與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唐山工業(yè)專門學校合并組建交通大學。1923年交通大學改組后,北京分校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1950年定名北方交通大學。1952年,北方交通大學撤銷,京唐兩院獨立,學校改稱北京鐵道學院。1970年恢復“北方交通大學”校名。2000年與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合并,由鐵道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2015年威海校區(qū)獲得教育部正式批復,招生專業(yè)主要是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
雙一流建設學科:系統(tǒng)科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系統(tǒng)科學獲評A+;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工商管理獲評A-;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統(tǒng)計學、機械工程、土木工程、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獲評B+。
(二)組建(并入)教育部直屬高校3所
1、長沙鐵道學院(組建為中南大學)
1959年以湖南大學鐵道建筑系、橋梁與隧道系、鐵道運輸系為主體籌建鐵道學院。1960年長沙鐵道學院正式成立,為“江南唯一,專業(yè)配套”的鐵路專門院校,直屬鐵道部。2000年湖南醫(y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yè)大學合并組建中南大學。現(xiàn)為中南大學鐵道學院?,F(xiàn)有土木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工程學院、軟件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等4個二級學院,以及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軌道交通安全”、“重載鐵路工程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交通運輸工程獲評B+。
2、上海鐵道大學(并入同濟大學)
前身是1954年由蘇州遷來的上海鐵路通訊訊號學校,1958年改名為上海鐵道學院,1995年與上海鐵道醫(yī)學院合并組建上海鐵道大學,校本部設在上海鐵道學院。2000年與同濟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同濟大學,校本部現(xiàn)為同濟大學滬西校區(qū),同時在原上海鐵道大學醫(yī)學院的基礎上恢復設立了“同濟大學醫(yī)學院”。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交通運輸工程獲評A-。
3、南京鐵道醫(yī)學院(并入東南大學)
前身為國立中央大學醫(yī)學院,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醫(yī)學院,1952年獨立為華東軍區(qū)醫(yī)學院,1952年更名為第三軍醫(yī)學院,1953年更名為第五軍醫(yī)大學。1954年西遷西安,與原第四軍醫(yī)大學組建新的第四軍醫(yī)大學,其留在南京的師資設備等于1958年轉建為南京鐵道醫(yī)學院。2000年與東南大學合并,現(xiàn)為東南大學醫(yī)學院。
(三)劃歸省市直屬5所
1、大連鐵道學院(現(xiàn)大連交通大學)
創(chuàng)建于1956年,時為大連機車車輛制造學校,1958年升格為大連鐵道學院,2000年由鐵道部劃轉遼寧省。2004年更名為大連交通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機械工程獲評B;材料科學與工程獲評C+;交通運輸工程、軟件工程獲評C。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車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
2、蘭州鐵道學院(現(xiàn)蘭州交通大學)
創(chuàng)建于1958年,由北京鐵道學院(現(xiàn)北京交通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現(xiàn)西南交通大學)主干系科成建制遷蘭組建而成,2000年由鐵道部劃轉甘肅省。2003年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獲評B;機械工程獲評B-;信息與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獲評C-。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土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交通運輸、車輛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3、華東交通大學
1971年國家決定將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系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yè)并入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遷往江西南昌。1978年華東交通大學與上海鐵道學院各自繼續(xù)辦學。學校原隸屬鐵道部,2000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為主”。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控制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獲評B-;土木工程獲評C+;信息與通信工程獲評C。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4、石家莊鐵道學院(現(xiàn)石家莊鐵道大學)
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1950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1984年轉屬鐵道部,更名為石家莊鐵道學院,2000年劃轉河北省,2010年更名為石家莊鐵道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土木工程獲評B+;交通運輸工程獲評C+;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獲評C。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5、蘇州鐵道師范學院(組建為蘇州科技大學)
原建設部直屬的蘇州城建環(huán)保學院與原鐵道部直屬的蘇州鐵道師范學院于2001年合并組建為蘇州科技學院,2016年更名為蘇州科技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獲評B;土木工程獲評B-;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獲評C+。
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城鄉(xiāng)規(guī)劃、土木工程、環(huán)境工程。
三、原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直屬高校(3所)
(一) 劃歸工業(yè)和信息化部1所
哈爾濱工程大學
學校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66年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退出部隊序列。1970年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師為基礎,在“哈軍工”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發(fā)展為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學院;電子工程系、導彈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基礎課部和院機關發(fā)展為國防科技大學)。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是我國“三海一核”(船舶工業(yè)、海軍裝備、海洋開發(fā)、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
雙一流建設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船舶與海洋工程獲評A+;控制科學與工程獲評A-;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獲評B+;馬克思主義理論、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獲評B;儀器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獲評B-。
(二) 歸省市直屬2所
1、 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現(xiàn)江蘇科技大學)
1953年上海船舶工業(yè)學校創(chuàng)辦,1970年遷至鎮(zhèn)江,更名為鎮(zhèn)江船舶工業(yè)學校,1978年升格為本科并更名鎮(zhèn)江船舶學院,1993年更名為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1999年學校從原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劃轉江蘇省管理。1999年江蘇省江海貿易學校并入,2000年中國農科院蠶業(yè)研究所并入。2004年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材料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獲評B-;控制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工商管理獲評C。
2、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
源于1950年創(chuàng)辦的中南兵工學校,在發(fā)展歷程中曾更名為中湘干部學校、第二一二技工學校、湖北工學院、湖北機械工業(yè)專科學校、武漢機械工業(yè)學校、武漢船舶工業(yè)學校,1998年設置為高等職業(yè)院校,更名為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院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發(fā)展的需要,已建成集船舶、交通、現(xiàn)代制造、經貿、建筑、旅游等多學科的綜合型高等職業(yè)院校。
說明:
1、雙一流建設學科以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為準。
2、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開展整體水平評估。2002年首次開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四輪。第四輪學科評估于2016年4月啟動,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xiàn),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3、特色專業(yè)是指一所學校的某一專業(yè),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yǎng)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已產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是一種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yè)。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來源:高考圈”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站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高考圈”,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
手機號換綁成功
手機號換綁成功